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明确要求。高等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贯彻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就要以新理念定向导航,以新格局布局谋篇,以新本领积能蓄力,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和支撑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新理念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定向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新发展理念来引领。
“四个服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的正确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要以“四个服务”为导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九个坚持”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必须率先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制度文化建设、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让创新贯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改革和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切实缩小高等教育资源区域供给差距和高等教育服务城乡水平差距,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与“绿色”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强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师生确立绿色发展理念,使师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者和自觉践行者。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坚持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让全民共享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共建共享高等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全面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以新理念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定向导航,不断开拓高等教育发展新境界。
以新格局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布局谋篇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内外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其核心在于构建坚实的自主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高等教育必须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循环,以新格局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布局谋篇,以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国家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以新格局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布局谋篇,就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和放眼世界相统一,将“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更有创新力、竞争力、服务力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加快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使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必须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推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同学校要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要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还要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和在线教育优势,在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大国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等作用。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是支持高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引导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要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射力。要坚定支持多边教育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同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教育主权,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以新本领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积能蓄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新本领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积能蓄力,就要着力增强育人本领、创新本领、高校党建工作本领和思想政治工作本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增强育人本领,培育时代新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高校教师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力军,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育人”和“育才”相结合,是高校全体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要明确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于教师思想、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着力加强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建设,建设“四有”好教师队伍。要聚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学科知识结构和育人方法等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促进优秀育人经验交流,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本领。要深化新时代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完善制度机制保障,为新时代教师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本领创设良好环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要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增强全员育人本领。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实到育人的成效上。
增强创新本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就要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能力,并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深化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评价改革,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引领创新文化,厚植创新土壤。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创新本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本领和思想政治工作本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校改革发展。要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九个坚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认真贯彻执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创新本领和其他各项本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校党委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本领。要立足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人才培养导向、铸魂、解惑和聚力的功能,把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全过程,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A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屈林岩:长沙学院党委副书记
原载2021年第5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